禹城市张庄镇:打好增收“组合拳”

本文转自:大众日报
近几日, 禹城市张庄镇周奎禹村正在给群众发放青苗补偿款, 共计430余万元, 周奎禹村位于张庄镇东北方向2.8公里, 是传统粮食种植的村庄, 现有村民372人, 耕地1000亩, 党员18名 。 该村瞄准“吨半粮”创建, 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, 集体商讨流转出800亩土地托管给党支部领创办的合作社, 由党支部合作社与央企中化集团合作, 实行“六统一”种植管理模式, 这样一来, 每亩至少节省农耕成本100元, 村集体可增收8万元 。
禹城市张庄镇:打好增收“组合拳”
该村还利用人居环境整治, 对农村闲置土地进行回收整理, 与拆除的废旧宅基地重新整合、统一发包, 种植速生杨、杏树等经济树木, 发展绿色银行 。 同时, 以合作社为纽带, 解决村内劳动力60余人, 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基础上带动本村群众增收致富 。
张庄镇所处位置平原农耕文化特点明显, 群众增收模式受限, 镇党委、政府始终认为集体经济壮大是强农、富民、美村的重要措施, 从年初就开始摸实底、定基调、探路径、寻方法, 逐村分析、结合实际、因村施策、多措并举, 全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“造血”功能和乡村融合“抱团”发展 。
土地“全托”, 实现降本增收
周奎禹等12个村成立党支部合作社, 利用“吨半粮”创建工作, 与中化集团合作, 直接将土地流转的5000亩方田, 采取“公司管理+合作社参与(农机参与)+农户双增(土地收益+打工收益)”的模式和“土地保底收益+经营收益分红”的方式, 鼓励土地流转集约经营, 推动公司、合作社、农户、集体四方利益紧密联结, 逐步实现合作社强、农民富裕、公司发展、集体增收的共赢目标 。 大段等10个村庄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, 50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, 再托管给种粮大户或雇佣种粮大户进行统一种植, 最终实现集体、农户和种粮大户三方受益 。
禹城市张庄镇:打好增收“组合拳”
产业“护航”, 实现降险增效
张庄镇充分利用“羊”产业链条, 从苜蓿种植、肉羊育肥、托管代养等产业链条上不断向区域联合、党支部创办合作社、土地流转、群众参与等方式延伸 。 苜蓿种植 。 将北邱新村、幸福新村等9个村组成区域党建联合体, 与领翔牧业合作流转1000亩土地, 推广苜蓿种植, 实现优质牧草集中种植, 解决附近村庄劳动力50余人, 助力合作社、农户增收;肉羊育肥 。 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党支部+基地”的模式, 依托领翔牧业, 党支部领办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, 租赁羊棚、购买育肥羔羊, 托管交由领翔牧业进行现代化育肥羊养殖, 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 。 目前已有12个村参与其中, 每年分红达到3万元;托管代养 。 联系禹胶东银行协调低利率专项贷款, 实现合作社、银行、德邦食品三方合作, 各村合作社贷款购买羊苗, 银行负责资金监管、德邦食品负责饲养销售, 并给予合作社保底收益和分红 。 张庄镇先后有12个村参与托管代养, 每个村集体增收达3万多元 。
【禹城市张庄镇:打好增收“组合拳”】资源“整合”, 实现降闲增源
张庄镇降低闲置资源, 增源边角经济, 以“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”为契机, 积极行动, 广泛发动各村对危旧房屋、残垣断壁进行拆除, 对空闲宅基地及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理、清除, 先后整理出190余亩闲置土地, 并且选择易于成活, 管理方便的楸树、杏树经济果木引进种植 。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, 充分征求群众意见, 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的方式开展村内绿化, 制定收益模式, 集体购苗后统一种植, 农户负责日常管理, 分成模式主要是三七分 。 果木成熟后预计增收23万元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