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,湿热消毒的a0值是多少( 三 )


④低温巴氏灭菌法 即在60~70℃下, 经一定时间, 杀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。 适应于不耐高温的物品消毒 。 有些培养基, 在高温下遭到破坏, 用此法既可杀死致病微生物的营养体, 又能使培养基的成分不致受到严重破坏 。 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堆积发酵工艺,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杀死其中的病虫、杂菌 。
(2)过滤除菌法
又分液体过滤和空气过滤两种, 就是采用机械的方法, 设计一种滤孔比细菌还小的筛子, 做成各种过滤器, 通过机械过滤, 只让液体培养基或空气从筛孔流出, 各种微生物菌体则留在筛子上, 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。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体积小的液体培养基(如动物血清、蛋白质、酶、维生素等)及气体的灭菌 。 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带菌空气通过过滤灭菌形成无菌空气, 从风洞中吹出, 来造成工作台范围的无菌状态 。 过滤灭菌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 。 常用的过滤器有用硅藻土制的、石棉制的、陶瓷土制的, 也有用火棉胶、硝化纤维素滤膜制成的 。
(3)辐射灭菌法
利用辐射产生的能量进行杀菌的方法称辐射灭菌 。 辐射可分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, α-射线、β-射线、γ-射线、X-射线、中子和质子、微波等属电离辐射, 紫外线、臭氧、日光为非电离辐射 。
1)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 。 用灯管直接照射细菌使其发生光化学反应, 将细菌细胞质诱导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, 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而发生变性、致死 。 另一方面, 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臭氧(O3), 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。 紫外线的有效作用距离为1.2~2.0米 。 紫外灯一般悬吊在接种室或培养室的上方, 个数依房间大小而定, 容1~2个人操作的接种室, 安装一个30瓦的紫外灯就可以了 。 在每次接种前, 应将所需的器具一起放入接种室(箱)内, 然后打开紫外灯照射 。 如果接种室体积较大, 开灯照射2小时才能达到灭菌效果;如果较小, 只需开灯半小时左右既可达到灭菌效果 。 由于紫外线穿透力弱, 即使是普通玻璃也不能滤过, 因此, 只适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灭菌 。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, 尤其是眼睛有杀伤作用, 应避免直视, 工作时应将紫外灯关闭 。 紫外线消毒时工作场所如果处在稍暗无光的情况下, 能提高杀菌效果 。 细菌接受致死量紫外线照射后, 随即给予可见光照射, 部分细菌有复活的可能 。 干细胞比湿细胞对紫外线的抗性强, 孢子比其营养细胞对紫外线更具抗性 。
2)微波灭菌 由于微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70%~90%的水分, 水分子在微波电场中被极化, 并随着电场方向的改变而转动, 在转动过程中分子之间高速度摩擦产生热能, 这种热能不同于外部加热, 可在短时间里使细胞爆破而物体本身的温度却只有极微增加, 从而达到灭菌效果 。 用YM7601型微波炉只需60秒钟就能杀死食品中192万个大肠杆菌 。
3)臭氧发生器消毒 臭氧(O3)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, 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与核酸 。 O3也是一种暂态物质, 常温下能自然分解, 还原成氧 。 其灭菌原理实际上和紫外线消毒极相似 。

常见的灭菌方式有哪些 在瞬息万变的生活环境里, 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到数以亿计的病菌的侵袭 。 人类为了保卫自身的健康, 在体内和体外一直与病菌进行着无声激战 。 在保卫人体的外围战中, 人们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击退病菌的侵犯, 灭菌、消毒和防腐, 就是三种常用而程度不同的斗争方法 。
灭菌, 是在一定范围内消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。 医院里对手术器械通常采用间歇灭菌法, 即把器械煮沸30分钟, 在20—37℃的恒温环境中放置一天, 这样, 某些没有杀死的微生物芽孢会误以为危险期已过, “放心大胆”地进行繁殖, 这时再蒸煮杀菌, 连续反复几次, 手术器械便可以达到完全没有微生物的要求 。 高压蒸汽和干热空气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灭菌, 不过由于多数微生物的耐干热性较强, 所以高压蒸汽灭菌一般仅需在121℃温度、30分钟的条件下即可达目的, 而干热空气灭菌的条件则为140℃、4小时 。 除此之外,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可以使微生物细胞中的水分大量蒸发, 紫外线又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核酸分子发生变化, 所以常晒衣服和被褥是一种廉价的灭菌方法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