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发电有哪些,发电节能技术


新能源发电包括哪些? 新能源是指和长期广泛使用, 技术上较为成熟的常规能源(如煤、石油、天然气、水能等)对比而言, 以新技术为基础, 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, 即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的能源, 包括太阳能、潮汐能、波浪能、海流能、风能、地热能、生物能、氢能、核聚变能等,是一种已经开发但尚未大规模使用, 或正在研究试验, 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 。
科学家认为, 21世纪, 波能、可燃冰、煤成气、微生物、绿藻将成为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 。
波能:即海洋波浪能 。 这是一种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再生能能源 。 据科学家推测, 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千瓦 。
可燃冰:这是一种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, 它的外形与冰相似, 故称“可燃冰” 。 据科学家测算:可燃冰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、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 。 煤成气: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增加, 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可燃性气体 。 科学家估计, 地球上煤成气可达2000万亿立方米 。
微生物: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、甜菜、木薯等, 科学家利用微生物发酵, 可将它们制成酒精, 用其稀释汽油所配制的“乙醇汽油”, 功效可提高15%左右, 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, 成本低廉 。 科学家还研究成功利用微生物制取氢气, 开辟了能源的新途径 。
绿藻:当石油和天然气耗尽时, 氢也许是一种理想的燃料, 问题在于要找到一个廉价地生产氢燃料的方法, 科学家称,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一种普通的池塘绿藻 。 目前, 一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生产出3毫升氢气 。 研究人员认为, 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, 而这一点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。
新能源包括哪些? 新能源除了现在已广泛开采的水轮外, 主要包括潮汐能、波浪能、地热能、垃圾发电、氢能、燃料电池、光伏发电、生物质能等 。
中国新能源资源丰富, 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, 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,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。

中国正在加速研发、在建的新能源有:
(1)潮汐能
2008年, 福建八尺门潮汐能发电项目正式启动 。 2009年5月, 浙江三门2万千瓦潮汐电站工程启动 。 浙江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最大潮汐电站, 总装机容量3900千瓦, 规模位居世界第三 。 根据国家规划, 到2020年, 我国潮汐发电装机容量会达到30万千瓦 。

(2)波浪能
我国首座波力独立发电系统汕尾100千瓦岸式波力电站于1996年12月开工, 2001年进入试发电和实海况试验阶段, 2005年, 实海况试验获得成功 。 该电站建于广东省汕尾市遮浪镇最东部, 为并网运行的岸式振荡水柱型波能装置, 设有过压自动卸载保护、过流自动调控、水位限制、断电保护、超速保护等功能 。
按照规划, 到2020年, 我国将在山东、海南、广东各建1座1000千瓦级的岸式波浪发电站 。

(3)地热能
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。 全国地热可采储量是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的2.5倍, 其中距地表2000米内储藏的地热能为2500亿吨标准煤 。 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.2010年末, 全国浅层地温能供热(制冷)面积达到1.4亿平方米, 全国地热供热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, 全国高温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2.4万千瓦.
在我国的地热资源开发中,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, 地热发电效益显著提升 。 除地热发电外, 直接利用地热水进行建筑供暖、发展温室农业和温泉旅游等利用 途径也得到较快发展 。 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、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的地热供暖、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和以华北平原为代 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.

推荐阅读